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三阶段的首场比赛中,国足将赴日本进行一场关键的比赛。尽管输球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,但面对0-7的惨败,人们无不为之唏嘘不已。过去国足在输给日本的比赛中,比分并没有如此之重,之前的最多只有1-3。
回顾历史,虽然与日本的较量长期处于下风,但双方在历史上的总战绩却势均力敌。这主要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及之前,日本队经常成为国足的“手下败将”。当时的主力球员林强曾自豪地表示:“我们那时候打日本,想赢几个就赢几个!”
然而,在1984年的一场友谊赛中,国足未能延续不败纪录,以1-0小负于日本。自此以后,国足对日本的七十年不败纪录告破。这一败笔对于后续的比赛来说,无疑是更加艰难的开始。
在这场比赛中,国足对上的是日本的全主力队伍,其中有部分是在K联赛踢球的本土球员。这次面对日方的球员,多数为之前未曾进入国家队的队员。面对如此阵容,国足虽不能有太多的期待,但每个人都期望着能尽可能减少失分,不希望再遭受更重的打击。
回望首战,国足以0-3的分数败于韩国队,这使众多媒体和球迷们大为不满。因此,对于接下来的这场与日本的比赛,如果能控制在两个球以内的失分,至少在面上会显得好过一些。
此次比赛的性质是东亚杯的第二轮。从首轮赛事的结果来看,日本队以6-1横扫中国香港队,展现出强大的进攻实力。而中国队则以0-3的分数再次败北,这暴露了其锋线乏力的现状。更加严峻的是近17年来,中国队在对阵日本的比赛中未曾取得胜利,其中世预赛两回合更是遭遇了1-10的惨败。
此次日本虽然未征召旅欧球员,但其由国内联赛精英组成的阵容仍然保持了传控的基因。即便是以J联赛球员为主要力量的日本队仍具有三重武器维持其进攻锐度:边中联动的陷阱、攻防转换的节奏、以及定位球的精密设计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中国队做出了战略上的调整。他们在失败后重整旗鼓,重新构建了防守阵型和战术体系。为了加强防守力度和反击能力,国足做了多方面的调整和布置。他们采用朱辰杰居中的三中卫锁链体系来封堵对手的进攻;并张玉宁作为前场唯一支点来承担反击的重任。
然而,与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联赛仍在正常进行不同,我们的中超联赛在东亚杯期间进行了近20天的休赛期。这意味着我们的球员在比赛期间没有足够的比赛经验来保持状态。而久尔杰维奇作为临时主教练带领国青队参赛,无论其表现如何都难以改变这一现实。
对于这场与日本的比赛,国足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并避免更大的耻辱性失利。自2008年东亚杯以来,国足在与日本的比赛中已经连续17年未尝胜果了。总观双方交锋的战绩记录:共41次交锋中日本有17次胜利、9次平局以及15次失利。在这场比赛中日本队取胜的可能性很大但不太可能净胜超过三球;而国足如果能利用定位球机会进一球也是有可能的。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正视差距、努力前行、为未来的胜利而战!